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,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

1972年初春,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,不仅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,也让全世界为之震颤。

来自世界各国的媒体都将镜头对准了尼克松和周总理紧握的手,但是大家发现,中国刊登的照片和国外刊登的照片居然不一样,照片中竟然平白无故消失了一个热。

这个消失的人到底是谁?背后故事又藏着怎样的玄机呢?

1972年2月21日,尼克松乘坐“空军一号”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,飞机舷梯刚放好,尼克松就迫不及待地走下了飞机,她的夫人就跟在尼克松身后。

舷梯走到一半的时候,周总理开始鼓掌,尼克松愣了一下,也跟着鼓起了掌,在舷梯只剩下最后两级的时候,尼克松停止了鼓掌,主动向周总理伸出了手。

外交场合中,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有着深刻的意义,一向自诩世界第一大国的美国,为何会向周总理主动伸手。

其实,这并不是出于尊重,而是为了道歉。

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,美国外交官杜勒斯曾拒绝与周总理握手。

当时各个国家的元首和领导人物都要互相握手、问好,气氛十分热络,杜勒斯走到周总理面前的时候,总理立马礼貌地伸出了手,杜勒斯瞟了一眼就装作没看见自顾自走开了。

翻译官冀朝铸就站在周总理身后,亲眼看到了杜勒斯对我国的轻蔑,冀朝铸心里很不是滋味,周总理却摆了摆手,示意他什么也不要说。

此次尼克松访华,主动向周总理伸手,就是为了当年杜勒斯的无礼之举道歉。

顾全大局的周总理紧紧回握住尼克松的手,并没有因为当年的事情心存芥蒂,这也让尼克松很感动。

此次尼克松访华,仍旧是冀朝铸担任翻译工作,他全程站在周总理身后,为总理翻译。

总理担心风大听不清,还提前嘱咐冀朝铸:“等下美国客人来了,你离我近一点,务必做到每句话每个字都要翻译准确!”

尼克松和周总理说了一句话,翻译为“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”,这句话的份量很重,是冀朝铸翻译的,不少媒体都记录下了这改变历史的一句话。

但当“握手照”登上报纸的时候,站在周总理身后的冀朝铸却不翼而飞了,总理身后明显空了一个人的身位,王海容身前的那个人不见了。

冀朝铸对此感到不解,自己也没做错什么,为什么要在照片上抹掉自己,后来冀朝铸打听到这其实是周总理安排的。

当时我国正处于“十年动荡”时期,一举一动都要格外小心,尤其是在搞外交工作的时候,不然很容易被抓到把柄小题大做。

冀朝铸在接待过程中,为了让总理听得更清楚,身高一米八二的他微微向前弯下了身子,将嘴巴贴在了总理耳边,从照片中来看,冀朝铸似乎在向美国人鞠躬,总理担心有人借题发挥,这才删去了冀朝铸。

了解了周总理的一片苦心后,冀朝铸深受感动地说道:“总理太细心了,又一次保护了我!”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,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
Top